地方特产市场网

欢迎访问地方特产市场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地方特产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纺织服饰

青海省贵南县探索民族地区特色乡村治理新路径 (乡村治理动态2022年第9期)

时间:2023-04-27 来源:  作者:佚名

  贵南县委、县政府扎实推进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坚持党建引领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寺规僧约和清真寺管理制度、积分制、清单制、一户一档等为主要抓手,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乡村治理新路径,全县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一、巩固试点成果,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一)坚持高位推动、高效联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贵南县委、县政府强化领导制度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是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6个乡(镇)、30个县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治理试点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试点工作,进行组织主推。二是重点压实三个责任主推链条,县委主要负责人总揽全局、谋篇布局,发挥了第一责任人的主推作用;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靠前指挥、主动进位,发挥了主体责任人的施工队长主推作用;各乡(镇)、成员单位找准定位,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发挥具体施工队的主推作用。三是县乡(镇)两级领导小组分别组织召开7次不同层面推进会、6次经验交流会,7次进行人员培训。分3次组织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有关部门、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310余人(次)在县委党校、各乡(镇)现场观摩,总结经验、找差距、进行点评交流。

  (二)坚持党建引领,把稳乡村治理试点方向。坚持县委领导,发挥县委常委的带头作用,6名县委常委长期担任乡(镇)党委第一书记,其他8名县级领导干部任社区党建指导员。一是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位,以深入推动“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为载体,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党支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组织保障。二是结合村级组织换届,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把政治可靠、文化素质高的村干部打造成“领头雁”。三是在过马营镇进行乡(镇)、村级改革试点,将乡(镇)工作部门整合成“三室三队三中心”,创新“三改革一平台”工作法,将原有的村级多岗整合成6个岗位,强化服务功能转变。

  (三)聚力自治体系建设,打造乡村治理贵南方案。将修改和完善“三约三制度”纳入村民自治体系建设,突出“一乡一特点、一村一特色”,结合存在问题和实际情况修改完善村规民约。两年来,全县75个村、9个社区居委会、16个藏传佛教寺院、6座清真寺按照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寺规僧约、清真寺管理制度、积分制和清单制管理制度以及“一户一档”信息采集登记制度执行,引导村民按照村规民约依法依规参与本村事务管理,让农牧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提升了农牧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度。

  (四)聚点德治体系建设,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对基层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之风、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进行纠正整治,文明新风已经成为农牧民群众新风尚。目前,全县各牧业村统一确定彩礼不超过5000元,婚礼中女方陪嫁由原来的50头牛或100只羊,控制到现在的5头牛或15只羊以内,费用压缩了近九成。农业村大力削减服饰品,从原来的彩礼、陪嫁10-20万元削减到5万元以下。沙沟乡查纳村、茫曲镇加土乎村等统一丧事简办,有力减轻了群众负担。

  (五)强化法治体系建设,锻造平安贵南。深化平安贵南建设,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扎实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活动。组织全县12个法治宣讲团队,利用冬闲时间深入各乡(镇)及矛盾纠纷重点村社,有针对性地集中开展法治宣讲活动,并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起到了较好的震慑作用。二是建立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联动机制,调处化解了一批农村牧区长年积累的问题。三是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八类案件显著下降,受理案件数明显下降。

  (六)坚持宗教中国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把加强寺院管理、规范民间信仰活动点作为乡村治理试点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整治规范使用宗教用品,以宗教界“精神脱贫”宣讲队为基础,采取活佛经师包片联村方式,组织动员和引导信教群众大力整治乱挂经幡、乱撒风马、乱堆玛尼石、乱祭俄堡、乱放生、乱下宝瓶、乱用哈达和煨桑等“八乱”现象。二是进一步强化寺院内部管理。对全县16座藏传佛教寺院和6座清真寺全部实行一寺一档、一僧一册,建立僧侣“入寺关”和“出寺关”制度,严格僧侣出入寺院登记管理,依法依规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三是切实减轻宗教负担。减少寺院传统佛事活动,到信教群众家中诵经僧日均费用从200元左右降到了50元以内。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党建引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自觉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贯穿到乡村治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教育引导基层群众进一步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理念。盯紧自治、法治、德治这三条主线发力,坚持以完善自治制度为前提,强化“三约三制度”等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事管人,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坚持以法治建设为保障,不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在农村牧区打造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法治氛围。坚持德治为要,培育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良好村风民风家风,树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

  (二)突出重点工作。一是持续整治城镇和乡村私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垃圾乱扔乱倒等不文明行为,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精神文明水平,改善村容村貌,实现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二是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围绕农牧业优势资源,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大力发展牦牛、黑藏羊、青稞、油菜、光伏、乡村旅游、农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和致富带头人,提高产业发展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乡(镇)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基础台账,乡村两级信息服务大厅等乡村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拓展乡村信息服务领域,切实提高“三农”服务能力,让农牧民群众办事更加便捷,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服务水平。四是大力弘扬贵南治沙精神,进一步加大民族团结创建力度。持续开展创建“十进”活动,培育选树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典型,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入交融。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各类矛盾纠纷,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正确前行。

  (三)把牢发力点。一是加强乡村规划、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坚持治垃圾、治污水、治厕所、治村容村貌,改善农村脏乱差现状。二是大力实施乡风文明行动,弘扬传承好传统、好乡俗、好乡风,树立农牧区文明新风,推动乡风民风持续好转,实现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三是结合实际打造一批各行各业先进典型,发挥试点先行、典型引领作用。四是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党员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对群众教育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把试点工作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牧民培训结合起来,加快培养新时代的职业农牧民。五是按照目标清晰明确、运行有章可循、监督评价科学合理的要求,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不良风气整治三个“一张图”试点经验,为全面落实好“三约三制度一档一平台”提供措施保障。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